维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使用的字詞

维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使用的字詞

“说”的同义词

编辑

一些别有含义的同义词可能用来代替“说”一词,以暗示某种观点。在文间故意穿插这些词语可引起读者共鸣,但这些词语通常只是构思巧妙的作者的一种避免直接使用“说”这词的结果,而“说”这词往往让人觉得空洞乏味或是使用太多让人疲劳。比如,读者可能直接无视“说”这词的存在。但是相比之下,使用丰富多彩的同义词来代替“说”以避免审美疲劳更易受读者关注,也可能会冲淡文章的中立色彩。机械式报道文字才是用来“说”或是“陈述”的。当一种说法没有证实或是比较主观,抑或是发表没有矛盾的真实论述,这时才使用“说”或是“陈述”一类的词:

“对于胜诉酬金,评论家说许多提出的诉讼只是为了给律师谋取胜诉酬金,而没有为广大的客户群体带来任何利益。”

当一种陈述几近真实但它是否重要还有争议,考虑换用“讨论”或者“争论”一类词语:

“反对者辩称随时携带身份证件的要求可能会引起警察滥用职权。”

只在转述或引用其他内容时,才使用“引述”一类的词语。类似“报导”的词通常意味“官方”,需要谨慎使用。许多其他的“说”的同义词都存在相同的问题,接下来会说明。为了避免频繁使用“说”,不如另辟蹊径来重新组合句子形式:

“照Bimbsly市长看,这只是信仰问题。”

“在后来发布的新闻上,官方的原因解释道:‘由于亚洲方面的冷漠态度,未来将不会有关于[…]的试验。’”

声称、宣称

编辑

「声称」、「宣称」等动词并不一定带有贬义含意,但许多时遭滥用作暗示其陈述内容可能含有不实成分,编者应该避免在引述个人思想或立场的句子中使用这些暧昧的字眼,在陈述时应该以发表方的角度作为出发点。不要将个人主观的「声称」与客观的事实并列在一起。如果「声称」的内容有足够客观的事实或证据证明是错误或有争议性的就应该随後直接被点出,而非用「声称」来诱导读者的思考判断方向。

不当用法:

「政治家史密斯因为在演说中使用了带有种族歧视的字眼而受到媒体评击,他之後发表了一份声明声称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声称」在这里诱导读者不信任后面的声明。)

「精神病患者普遍会声称有人跟踪他们并伺机施袭。」(应使用「相信」、「认为」或「幻想」代替「声称」,注意这里的发表方是精神病科医生。)

「天主教教会曾宣称天动说是世界的正统理论而处决持反对意见的人。」(对于已证实是错误的理论不需用「声称」来暗示其不实。)

「声称」可以用在陈述几个不明朗而对立的主观观点上,但要避免在一方引述中用了「声称」而另一个观点就用了另一个不平等的动词而构成对某一边的倾斜。

可接受用法:

「学者史密斯声称绝对的真理不可能存在,而哲学家威廉斯则声称这是必然存在的以维持宇宙的运行。」

「这案件只有两名目击证人,其供词相互矛盾:证人一声称疑犯是高大黑发的男人;证人二声称他看到的疑犯是矮小的金发姑娘。」

指出、特别提到、注意到、透露、揭露、公布

编辑

这些字眼通常会给出明显偏袒的理由甚至使它们看起来更确凿和权威来赞成争论中的某一方:

“关于风险诉讼费,评论家们指出许多付给律师们的由诉讼引起的费用对于大多数的当事人来说毫无帮助。”

在其他一些场合,这些词被用作引入或许的确真实的表述,但是这些表述在反对者看来不一定重要或恰当:

“反对者指出,要求随时携带身份证会导致警察恣意地为难”

透露和揭露等动词会暗示报道的不仅是真实事件,而且真相还曾被隐瞒。

同样,报道这动词能给予不可靠的来源一种公正感和客观感,比如政治行动委员会,政府通讯社或是讽刺新闻来源,而这可能不恰当:

“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称朝鲜已将其首颗卫星发射入轨。”(使用宣布,声明或说)

“《询问报》(The Enquirer)在一篇文章中报道称总统会见了外星人并讨论了地球的投降事宜。”(使用说,声明或指出)

堅稱、堅持、抗議、主張、有感

编辑

这些词通常显得当事人是在抵抗:

“萨拉菲主义者坚称萨拉菲主义不是单纯的阿拉伯人的运动,并且把某些非阿拉伯籍的传教士和学者看作主要的萨拉菲主义者或者受萨拉菲主义影响了的人。”

觉得这词用于主观经验是恰当的,但用在客观事物就不恰当,还会使主题显得不合理:

“批评家觉得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对美国的不合理责难。”

承認、供認、否認(Admit、confess、deny)

编辑

使用这些词之前必须仔细考虑,特别是在生者传记中,因为这会传达给读者一种隐含有罪的印象,或暗示着真相被隐瞒或忽略。否定意义的用法如“他否认了”、“她不承认”、“他没有供认”也应避免使用,除非这些的说法真实、可得到查证并且没有争议,或者当事人已定罪。使用这些词汇的正面语句,如“她承认自己判断力差”,則通常没问题。

不当用法:

“O·J·辛普森不承认自己谋杀了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罗纳德·高曼。(他已獲无罪释放)

“监督者否认他提前得知过这次事件的任何信息。”(使用“…说他们没有先前得知过…”)

“史密斯议员否认了对其酿造私酒及空谈无用之事的指控。

可接受用法:

“斯科特·彼得森没有供认他谋杀自己怀孕妻子的罪行。”(他已证明有罪)

“关于控告,史密斯说:‘这种对我人格的恶毒攻击完全没有价值’”(引用原话)

上面的最后一例说明了直接引用的好处。

其他可接受用法包括在未证明和已证伪的观点以及边缘学说中,用以说明某种主张已知有误或者没有达成共识,而不是表达某种罪名。比如:

“阿波罗登月计划阴谋论者否认载人航天计划曾使人类成功到达月球表面。”

“教皇乌尔班三世拒绝承认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日心说模型所描述的地球运动。”

偏见用词

编辑

反諷,投射和修飾

编辑

任何有意或無意造成反諷效果(表達的事物是正面但暗示的意思是負面)的修飾字眼如「所謂的」、「理應」、「據稱」、「声称」,甚至是構成部分投射(英语:scare quotes)的引號都應該避免使用。这些形容词和对应的副词会暗示给出的句子或词语是有所隐瞒因而不准确的(inaccurate without being upfront about it)。This has a similar effect to , 应该避免这样的用法。如果有疑问存在,就应该明确指出,并指明是谁,和为什么对此表示怀疑

「所謂」可以有「一般的稱呼」及「不正確的稱呼」兩種含義,并且区分是哪种含义会有困难。後者是這個詞的反諷用法,编者應該限制陳述時這個詞只用來表達前者的意思,比如用于介绍不熟悉的术语(不过,使用粗体会更好),但不应用于介绍一个熟悉词汇的特殊用法。不要将“所谓”用於指示過分簡單的事物及人類甚至是寵物的身份或立場,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誤會。一般情况下,可以通過改變句法來避開使用「所謂」這個詞。

“理应”和“据称”就像“声称”一样对某言论提出疑问:写下“A理应正确”暗示作者不相信它。另一方面,“理应”有时表示目的,许可,或者禁令。因此,这个词语经常是中立的,但是不够正式。

“声称”同样会遭滥用于对某陈述表示怀疑因而不应作为普通的修饰语。考虑使用“显然的”、“表面上”、“公认的”来替代。另一方面,在法律方面使用“声称”这动词就可能恰当,但在对生者做评判时则需要谨慎使用。如果要使用,请在脚注和文章中清楚指明是谁作的声明。在法律方面,通常可以用在检察官,国家机关或者原告身上。在其他方面,考虑使用“A认为如何如何”或者“根据A的看法如何如何”替代。

不當用法:

「所謂的維護胎兒權利主義人士認為墮胎應定為非法。」(「所謂」可能暗示他們不是真心堅持自己的立場,效果類似上述的「『聲稱』自己是云云」,其單向的表達手法可能會引起被陳述對象不滿。)

「據稱住在切爾諾貝爾周邊地區的人的害病率比較其他人高。」(可以用「根據某獨立機構研究顯示,」取代「據稱」并補充來源。)

「這條2001年落成的隧道理應取代崎嶇的山路。」(非正規的陳述,並暗示主詞沒有取代受詞的功能。除非有有可靠來源支持的反對意見,否則應該去掉「理應」或以「預期」取代。)

可接受用法:

「質子不是最初級的粒子,而是由所謂夸克這種更細小的粒子構成。」(在「夸克」是「質子」這條目中第一次出現的專有字彙時可以合理使用「所謂」,此外亦可以用引號或粗体替代。)

“O.J.辛普森断言他在1994年谋杀了他的前妻和她一位朋友后,他被加利福尼亚州指控犯有谋杀罪。”

(在法律文件的内容中,断言表示“有权限的人例如检察官做出的断言”。注意这句话如何描述断言。)

但是、尽管如此、然而、就算

编辑

这些词会暗示某种情况比另一种更优。相比于用于强调某个值得注意的变化的情况,在比较两事物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表示倾向的不当用法:

“一些人认为本·拉登是恐怖分子,但是,其他人认为他是一位遭误解的自由战士”

“顺势疗法称,稀释的溶液一样有效,尽管如此,科学表明这是不对的”

“一些人仍然坚信科学论派是一种狂热教派,就算其他人说它不是”

总的来说,“甲声称此。但是,根据乙的看法,彼。”相比起前者看法,更偏向后者看法,避免这种说法,應改用:“甲声称此,而乙相信彼”。

只、刚、才……就……

编辑

这些介词与测量数字一起并用时会暗示内容异常或触目。就算这些观点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但引导读者去赞同编者的观点还是不适当的,并且去掉这些介词通常不会令句子不通顺。如果其陈述情况够特别(如打破世界纪录)编者应附上参考来源。

以下句子中的介词应予移除:

「陈大文从法律学院刚毕业的三年后他的家族就要求他为一场诉讼当代表律师。」

「只不过是启用了5星期这公路的多段就要被封起重修。」

「这专辑只卖出了5百张。」

缺乏参考支持的关联修饰詞

编辑

有时编者为了补充主题甲的特性而导入与其有关连的乙,例如写成「与乙有关的甲」或「附属于乙的甲」。这些表达手法缺乏了解释两者有关连的因果关系或形式,不认识其主题的读者會产生更大的疑惑。编者不应该期望读者会立刻点进条目B去理解这关联修饰詞的含意,而是修改描述甲的句子,更深一层解释两者有关连的原因或提供证据。

缺乏参考支持的关联修饰詞:

「与基地组织有关的回教祈祷团...」

「附属于乙企业的甲公司...」

在有可靠来源支持下可改成这样:

「有多名基地组织高层的回教祈祷团...」

「由乙企业持有51%股份的甲公司...」

标签字词

编辑

有些字词经常用来标签某人或群体,如:

「人民圣殿教是邪教」

「三K党是种族主义组织」

「恋童癖是性變態行为」

就算这些标签是准确代表部份「局外人」的观点,但不代表它们为「局内人」和立场中立的人所接受,有违中立原则。处理这种情况时可以从三方面著手:第一种是引用可靠来源的评论,避免代表维基的立场支持「局外人」的观点;第二种是以更详细的资料取代标签;最後的手法是以较专业或中性字汇取代标签:

「人民圣殿教是被甲[1]、乙[2]和丙[3]评为邪教的组织。」

「三K党是主张白人优越及反犹太人主义的组织。」

「恋童癖是性慾倒错。」

相关文章

《山海经》75种神兽 / 上古神兽
365bet注册送35元

《山海经》75种神兽 / 上古神兽

📅 07-02 👀 9098
手机动画软件排行榜
365提款不到账的吗

手机动画软件排行榜

📅 07-21 👀 2663